2019年安徽公務(wù)員考試筆試在即。俗話說“得申論者得天下”,申論是公務(wù)員考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能夠拿到高分的考生并不多。安徽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www.e4e8.com)特意整理了申論考試中常見的五大“坑”,希望各位考生答題時能夠避免。
第一坑、忽視所給材料
不看材料,或只是看了部分材料就匆忙作答。申論的給定材料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少了任何一則材料你的答案都會出現(xiàn)偏差。給定材料就是申論考試作答的依據(jù),貫穿于申論作答的始終。因此考生在進(jìn)行申論的作答時,一定不能脫離整個材料,要仔細(xì)把握住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整體脈絡(luò)。
申論考題的答案往往都來自對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完全脫離材料的自由發(fā)揮。在歸納概括題部分,答案全都來自材料;所提對策的可行性、針對性也是對材料而言的;綜合分析題所提到的言論或現(xiàn)象都已經(jīng)包含在材料里;論述寫作題的論點和根本對策思路也都源自材料;論證更是要充分利用材料來論證……如果你不注意材料,抓不住上述要點,自然也是得不到高分。
第二坑、一味照抄材料
這與第一條剛好相反,這種誤區(qū)是指考生不對材料作概括總結(jié),直接照搬照抄。有些考生在作答時只是把給定材料東拼西湊,原封不動地抄寫一遍。這種答題方式也是申論考試中常見的誤區(qū)。因為申論考試考查的是報考者的概括總結(jié)能力和文字表達(dá)能力,如果不是用自己的話來闡述給定材料的涵義,是與高分無緣的。因此,各位考生在表達(dá)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比較正規(guī)的政治表述方式。
第三坑、脫離所給框架
脫離給定的框架,這種誤區(qū)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指假設(shè)前提答題,導(dǎo)致申論答題時前后主題相互脫離。這種情況在考生概述主要問題或主要事實和在提出解決方案作答時尤為常見,特別是在提出方案時,考生大列“如果有什么情況發(fā)生,就怎么辦”、“如若這樣不行,就那樣處之”的措施,脫離材料中所蘊藏的既定主題的要求,假設(shè)種種前提,看似考慮周全,實則未得要領(lǐng)。
二是脫離題干所設(shè)定的身份答題。一般而言,申論試卷所要求報考者提出和解決的問題屬于政府職能部門的一般性工作問題。其主要考查的是報考者是否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強(qiáng)調(diào)某一具體專業(yè)或某一崗位的獨特的專業(yè)化知識。在實際作答中,很多報考者往往習(xí)慣于自身角色,無視考題要求,撇開虛擬身份,著力于自身長期實踐的工作或?qū)iL,以實擊虛,導(dǎo)致自身定位不準(zhǔn)確,其結(jié)果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上卻相去甚遠(yuǎn)。
第四坑、敘述華而不實
有些考生總覺得申論寫作辭藻越華麗越容易得高分,其實不然。辭藻華麗可以,但不能華而不實。過分追求華麗的詞句,而對主要問題的判斷不透徹,不能抓住問題的根源,找到其癥結(jié)所在,同樣得不到高分。
文章堆滿了不能解決問題的華麗辭章,對問題概述模糊不清;分析問題空談闊論,語焉不詳;所提對策泛泛而談,脫離實際,缺乏可操作性;論證用詞華麗,冗雜不實……這種情況也是申論寫作中常見的誤區(qū)之一。但要注意,這樣的作答只是游走于要害之外。
第五坑、字?jǐn)?shù)越多越好
有些考生不顧題干字?jǐn)?shù)要求,隨意作答,覺得似乎答題時候?qū)懙脑蕉嘣胶?。申論考試往往對作答字?jǐn)?shù)有“500字左右”、“不超過500字”、“不少于500字”的等具體要求,其實這就給考生申論答題作出了字?jǐn)?shù)限制。如不超過300字,300字為絕對,超過則會扣分。xxx-xxx為相對字?jǐn)?shù),是做出了上下限制。如“1000-1200字”的要求便是上下都限。字?jǐn)?shù)限制,其實也是在考驗各位考生的總結(jié)歸納能力。
以上便是申論寫作中考生常見的五大誤區(qū),希望各位考生在即將到來的安徽省考筆試中能夠避免,成功上岸。
